首页 > 心理科普 >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忧郁的小王子-聊聊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

点击次数:1151 次  更新时间:2019-10-30

养育孩子是父母输不起的创业

当孩子发生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定---是对孩子一生的幸福负责。

什么是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婴儿期抑郁的表现

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的表现

学龄期儿童抑郁的表现

青少年抑郁障碍情绪表现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时感受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行为表现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身体表现

青少年抑郁障碍与自杀

怎样帮助孩子接受治疗?

抑郁障碍障碍的孩子是否情况都一样?

孩子有情绪问题,我跟他说些什么比较有用?

孩子抑郁时为什么会焦虑?

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吗?

抑郁障碍为什么需要药物治疗?

调节情绪的药为什么有效?

调节抑郁障碍的药物成瘾吗?

抑郁障碍的愈后如何?

聊聊学生抑郁障碍


什么是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

儿童抑郁障碍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因为儿童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多的隐匿症状、恐怖和行为异常,同时由于患儿认知水平有限,不像成人抑郁症患者那样能体验出诸如罪恶感、自责等情感体验。一般来讲,学龄前儿童抑郁障碍患病率很低,约为0.3% ,青少年期约在2%~8%之间,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有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的成因很复杂,一般涉及先天遗传、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若有家族成员曾患抑郁障碍,其他成员患上此症的机会相对较高。心理和环境因素方面,由于各人个体心理素质因素

以及经历与处理生活事件的方式不一,患抑郁障碍的机会亦各异。然而,也有些情况,抑郁障碍的出现并无明显原因。无论成因是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抑郁障碍患者最后绝大多数都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皮质醇

当青少年承受学业或生活压力,大脑会激发生理机能,分泌一种名为氢氧皮质醇(Cortisol)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本来为我们提供活动的能量,可是,皮质醇水平偏高,往往与失眠及精神不集中有关,甚至令人出现抑郁症状。

血清素

偏高的皮质醇水平会阻塞来自快乐激素──血清素(Serotonin)所发放的信息,若情况持续,更会破坏身体组织及细胞,要修补及复原需时良久。处于抑郁情绪的孩子,血清素会出现失调情况,加上睡眠质素欠佳,身体抵抗力减弱,导致抑郁情绪每况愈下。

           压力皮质醇上升血清素信息受阻抑郁情绪障碍

因此,临床上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调整体内化学物质水平,帮助调整孩子的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

婴儿期抑郁的表现

与父母分离不停的啼哭、易激动、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的表现

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学龄期儿童抑郁的表现

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活动不感兴趣、易激惹、睡眠障碍、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躯体不适等隐匿性抑郁症状:如头疼、腹痛、关节痛。

青少年抑郁障碍情绪表现

情绪低沉、不愉快 悲伤 空虚感 感到无聊、孤独感 沮丧感、 内疚感、 无价值感、无助无望感、 动机降低、兴趣减退、 焦虑、紧张担忧甚至罪恶感。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时感受有哪些

感到对前途无望 没有自信、自我评价低 、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想死或自杀意念、甚至出现自残自杀行为。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行为表现

哭泣、说父母不关爱、不愿上学、不听管教、情感缺乏、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自信自尊低、自责自卑、激越不安、行为迟缓 、交流减少、语流缓慢或无故离家出走或攻击行为。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身体表现

头晕、头痛、 腹痛、胸闷气促、 食欲减退或增加、 体重降低或增高、 失眠或睡眠过多、  疲劳乏力、精力下降、游走性关节疼痛

青少年抑郁障碍与自杀

相关研究在青少年自杀死者当中,七成以上生前患有至少一种精神困扰,其中包括抑郁症、行为问题或滥用药物。在自杀倾向的学生当中,呈现抑郁状者较无抑郁状者高出1.85倍。

相关因素青少年的自杀念头,与缺乏关心和了解、与父母关系欠佳、校内各种压力、同辈的群众压力等,这些因素都与抑郁情绪有关连。

及早求肋有抑郁及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当中,曾接受有关心理辅导者不足一成。如能及早寻求协助,相信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性命威胁经验告诉我们,若抑郁障碍一直得不到正视及处理,抑郁障碍是足以构成性命威胁的,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怎样帮助孩子接受治疗?

首先你必须认知倾听,不要与他争辩,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对他们因抑郁产生的感受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情绪的症状及心理反应,并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他她的情绪和言行为表现。

第二、表达同理心,你的关心、安慰和鼓励是给他心理支持,减轻他她的无助无望感,能增强他她面对困境的心理力量,勇敢的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相信科学的力量,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改变不良的情绪。

第三、你的焦点应该放在一起进行观察上,发掘能和孩子能一致同意的事,你应该提问题而不是评论已发生过的事;

第四、成为朋友或伙伴,你的言行一定要真诚,让他感到你是可信赖的,是安全的,再和孩子一起作出决定,促进积极寻求专业帮助,获得新的生活。

第五、你可以转而建议他进行常规的体检,或者针对他特定的症状去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如失眠,易激惹或疲劳。

 你可以这样劝导孩子:

告诉孩子情绪不好和感冒一样,是一种流行的病,需要得到帮助。

告诉孩子情绪不好,这不是你的错。

告诉孩子你可以好起来的。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你。

告诉孩子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坏情绪会让你享受不到快乐,也影响你的潜能开发。

抑郁障碍障碍的孩子是否情况都一样?

导致抑郁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每一个人的先天生物性遗传,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后天所处社会环境及当时的生存处境不一样,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孩子有情绪问题,我跟他说些什么比较有用?

如说:你放松;你开心些可以吗? 你该坚强些;不要想太多等这些劝慰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因为孩子自己也知道,他们在尽力调整自己,可是没有效果,如果能通过劝慰或自我调节的方法解决的,就不是问题。而应尽量对他的心情表示理解,如【也许我无法完全明白你为什么不开心,但我看得出,你很勤奋,我会在你身边支持你等】并鼓励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孩子抑郁时为什么会焦虑?

抑郁和焦虑它们像一对挛生的姐妹,形影相伴,抑郁经常伴随焦虑。因为抑郁所带来的无助、空虚、无聊、孤独、悲伤使人感到害怕、焦虑甚至恐惧。害怕、焦虑甚至恐惧使抑郁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它们互为因果,难舍难分。

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吗?

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都对情绪障碍有帮助,从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出发,心理咨询与治疗就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各种心理困扰使来访者从不快乐变得快乐对于轻微的情绪是有效的,而对于中、重度情绪障碍还是需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整合治疗,更有利于情绪障碍的康复和取得良好的愈后。

没有遗传病史,有可能患情绪障碍吗?

情绪障碍的发生还没有肯定的定论,但研究发现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家系研究,患情绪障碍先证者亲属的概率高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而家族里没有遗传病史同样可以患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问题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人可以断言对情绪障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

抑郁障碍为什么需要药物治疗?

当一个人有情绪障碍时,对人的影响既有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大脑生理功能失调导致一系列生理症状和心理反应,包括:

大脑功能的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睡眠-觉醒的节律的改变、免疫系统的改变、消化系统的改变等。因此患情绪障碍必须适当使用药物调节大脑生理功能,情绪症状才能消除,心理功能才能恢复正常。

调节情绪的药物成瘾吗?

调节情绪的药不会引起成瘾,国家对引起成瘾性的药物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调节情绪的药不在此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生物药学的发展,用于调节情绪的新药越来越多,临床上用的调节情绪的药物显示了肯定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疾病导致的危害永远大于药物的副反应。两害相较取其轻。社会上很多人担心使用调节情绪的药成瘾的副作用而讳疾忌医,导致了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相信科学而不要相信谣言和传言,才能让孩子享受良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调节情绪的药为什么有效?

调节情绪的药为什么有效,就得先了解大脑中的两种神经化学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它们是由神经细胞分泌出来的,遍布中枢神经系统各个角落,作为神经信号的载体,负责各种重要的神经活动。就像接力棒一样,这些化学递质由一边的神经细胞(即突触前端细胞释放(具体说,是被释放到两个神经细胞接触用的突触之间的那个空间,即突触间隙,然后通过与另一边神经细胞(即突触后端细胞结合,完成一次信号的传递。这些神经化学递质还可以被神经细胞重新摄取回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让它们在大脑中的浓度保持合理的平衡,可以使我们拥有正常的情绪反应。当这些化学递质的浓度变低、变高或释放浓度不稳定时,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当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就会演变为某种情绪障碍。适当使用调节情绪的药物,可以调整体内神经递质水平,帮助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症状,因此,调节情绪的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情绪障碍。

调节抑郁障碍的药物成瘾吗?

调节抑郁症的药不会引起成瘾,国家对引起成瘾性的药物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调节情绪的抗抑郁药不在此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生物药学的发展,用于调节情绪的新药越来越多,临床上用的调节情绪的药物显示了肯定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疾病导致的危害永远大于药物的副反应。两害相较取其轻。社会上很多人担心使用调节情绪的药成瘾的副作用而讳疾忌医,导致了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相信科学而不要相信谣言和传言,才能让孩子享受良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抑郁障碍的愈后如何?

抑郁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抑郁障碍的愈后一般良好,大部分情况下情绪障碍孩子大部分都可临床痊愈。少数由于孩子本身依从性差或家庭因素导致治疗不规范可以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或一些难治性的愈后较差。

聊聊学生抑郁障碍

   从前,学生的抑郁问题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20年来,学生的抑郁障碍增多。我国北京的一所医科大学精神科门诊病人中,学生因抑郁前来就诊的人有许多,以学习成绩上等的高中女生居多。

抑郁的表现

  抑郁障碍是一种异常沮丧的、长时间持续的症状。这一情绪状态妨碍了人们的日常活动。总体上说,儿童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成年人的没什么区,如都表现为兴趣淡漠、被动俏极、悲观绝望、难以卷入现实生活。但也有人指出,儿童身上的抑郁较为短暂,有时不表现于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抑郁行为表现得更为突出,如逃学、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管教、学习成绩下降等。

  具体来说,一旦下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可被诊断为抑郁障碍:食欲或体重减退; 疲倦或嗜睡或早醒对日常活动无兴趣或乐趣精力减退感觉到无价值不能专心做事情有想死的念头

诊断一般由有经验的医生做出,并且抑郁障碍又可分为若干亚型。

   据国内外的几项研究,中学生有抑郁情绪的比例为13%一18%不等,小学生为1852%,而心理异常的人群中,有抑郁情绪障碍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人。当然,在有抑郁情绪障碍的人当中,极为严重的人毕竟为少数,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抑郁。

  在情绪方面,抑郁表现为沮丧的状态,对从前曾感到愉快的事物或活动不再感兴趣,不能对幽默做出反应。

  在认知方面,抑郁表现为否定的自我评价,犯罪感和绝望。据调查,97%的抑郁者表现出否定性的自我评价。在学生群体中更是如此。在学生群体中,自责或犯罪感也很普遍。否定自己的学生倾向于责备自己;把行为的过错归咎于自己。此外抑郁的学生还对未来报有一种悲观绝望的态度,认为自己毫无前途,事情不能越来越好,只能越来越糟。这种悲观绝望绪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自杀行为常与此有关。抑郁在认知上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能专心致志于学习与工作。对青少年的调查表明,77%的抑郁者有此症状*在抑郁的儿童中,约有48%一62%的人出现学习困难。这与他们的不能专心有一定的关系。?

  在动机方面,抑郁的学生表现为社交退缩和自杀意向。抑郁的学生倾向于避免社会交往。因抑郁而导致社交退缩的学生应当区别于那些社交障碍的学生。前者在有抑郁之前是一个主动交往的入,难因抑郁造成被动消极,而后者则一直是一个自我封闭、不与别人交往的人调查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抑郁学生表现出了社交退缩。

  在身体症状方面,抑郁的学生是很容易观察并识别的。他们表现出无缘无故的疲倦,经常诉说头痛、胃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并经常出现睡眠障碍,不是睡得过多,就是失眠。此外,还有因食欲不振导致的体重下降,运动、言语和反应迟顿等。抑郁的学生还伴有其他症状,如焦虑、恐惧等。

测测你的心灵感冒了吗?

 【指导语】下面是一些关于情绪体验的感受,在过去的一周内有多少经常出现,

序号

题目

很少出现(不出现)

偶尔出现(持续1-2天)

间隙出现(持续3-4天)

经常出现(持续5-7天)

1

我被一些平时不会困扰我的事情困扰

0

1

2

3

2

我不想吃东西,我的胃口很差。

 

 

 

 

3

即使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忙,我仍然感到忧虑。

 

 

 

 

4

我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5

我难以集中精神工作

 

 

 

 

6

我感到抑郁。

 

 

 

 

7

我感到做每件事都很吃力。

 

 

 

 

8

我对将来没有希望。

 

 

 

 

9

我觉得自己一生很失败。

 

 

 

 

10

我感到恐惧。

 

 

 

 

11

我不能安枕

 

 

 

 

12

我不快乐

 

 

 

 

13

我比平时少说话。

 

 

 

 

14

我觉得孤独

 

 

 

 

15

我觉得别人不友善

 

 

 

 

16

我不享受生活

 

 

 

 

17

我会突然哭泣一段时间

 

 

 

 

18

我感到情绪低落

 

 

 

 

19

我觉得别人不喜欢我

 

 

 

 

20

我做事提不起劲。

 

 

 

 

提交

总分:60

测试结果:0-10分,提示被试情绪稳定,自信、快乐、精力旺盛、性格比较开朗,友善、有安全感。

          11-30分,提示被试可能有轻微的情绪问题,



上一篇: 什么是儿童青少年适应障碍?
下一篇:
联系我们 武汉市珞喻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508室
027-87526663 13297936698
whkx100@139.com
扫码关注我们